如果日子真的是由一本本日历构成的,我想从今日这一页,一直翻阅到8000年前的某一天,我会不会遇见传说中创造了人类的伏羲?能不能目睹他在混沌的世界里,电光石火,开天辟地?能不能遇见他与女娲花朵一样盛开的爱情,在大地上持续丰满?

如果遥远的传说真是现实的存在,在那个时代,他拥有怎样的神力,创造了世界;他拥有多么强大的智慧,开创了八卦,开启了中华文明。面对这一切,也许只有在大地古老的记忆中才能找见痕迹,也许只有天空里璀璨的日月星辰才知道真相。

天地万物如果真的是伏羲创造的,我想邀请树上栖息的那一对喜鹊,在它们的世界里,是怎么传颂伏羲的。我也想邀请那一只只食野之苹的小鹿,让它们在夏天的某个早晨告诉我,在它们的世界里,伏羲是怎么样的存在。如果可以,我想在渭水涛涛的波光里,追回一尾鱼,问它们在水中的世界里,伏羲有着怎样惊天动地的波澜。

我找遍了所有记载伏羲的文献和书籍,用文字记载的片段,用一页页神奇的神话,复原了远古的场面。我也在这些天地万物的精灵中,寻求确切的答案。

一页页携带神话色彩的传说或文献中,是他创立了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用“天人和谐”的思想,指点江山。他教民制作渔网用于渔猎,教民驯养野兽。他变革婚姻习俗,倡导男聘女嫁的婚俗礼节,使血缘婚改为族外婚。他始造文字,用于记事,取代了结绳记事。他发明陶埙、琴瑟等乐器,创作歌谣乐曲。是他将其统治地域分而治之,任命官员,管理社会。

合上那些书籍,翻过那些传说的篇章,回到现实中。对于我这样一介书生而言,知道伏羲还是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我在西和县一所中学上高中,班里有每个乡镇的同学,经常听大桥乡来的同学说,在西汉水和洛峪河交汇处的仇池山上,有一座伏羲崖,高万仞,奇险无比。距离县城大约五六十公里,但始终没有去过。

在《路史》中有这样的记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仇夷即今西和县境内的仇池山,相传伏羲就诞生于这里。山腹西北侧的天然巨石之上有无根东水源,被另外三块大石头所支撑,形成了一个“鼎”字状,巨石上有石凹,常年积水,但始终不会溢出。相传这块石头,是鲁班修建伏羲庙时所遗留下来的。

也因为神奇的传说和山岭的雄伟险峻,仇池山千百年来经常会出现在文人的笔墨下。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从天水秦州去成县的时候,在《秦州杂诗》之十四中就有:“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近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而苏东坡也曾经在多首诗中抒写过向往仇池,他其中在《仇池笔记》中有这样的笔墨:“江边阵马走千峰,问讯方知冀北空。尤物已随清梦断,真形犹在画图中。归来晚岁同元亮,却扫何人伴敬通。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葱茏。”

可见仇池山在当时的华夏大地上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要不怎么能让这么多的文豪们神之向往呢。可惜的是高中三年,每次想着约同学去,但是由于路途太过遥远,骑车不便,最终未能成行,也就无法见到伏羲诞生的地方了。这些年,又因为常年生活于兰州,每次回家看父母,也是匆匆忙忙,始终未能如愿。

不过,每次从兰州回家时,我还会经过一个地方,那就是天水的卦台山,传说是伏羲当年创立八卦的地方。从地理上来说,卦台山位于麦积区渭南镇以西,其山犹如倒扣的一只瓢,但山顶上却是一个大平台。山的北麓有渭水环绕,河岸北正对着九龙山;山的南麓倚靠白鹿山,东临著名的三阳川盆地。在这里,河流淌成了一个“S”形,从高处俯视,和三阳川相结合犹如真实的一幅太极图。

据《秦州志》记载,明正德12年,冯时雍奏立朝廷,修建庙宇于州北三阳川卦台山上,建许多庙宇,以纪念伏羲。上世纪80年代时,国家文物局对卦台山一带的文物进行普查时发现,卦台山古文化堆积层厚达0.2到0.5米左右,断崖上暴露有灰层、灰坑、白灰居住面、灰渣等遗迹,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骨器等50余件。经鉴定,这些文物距今均在5000年以上。

记得多年前的某个夏天,正值麦黄季节,我路过三阳川小盆地时,金黄的麦浪在风中翻滚,犹如江河中的波涛,我突然有了去卦台山看看的愿望。这么想时,我已经将车开出了快速公路,进入了乡间道路。经过不多时间的行驶,已经到达了卦台山。从半山处的停车场向上望去,就能看到一圈巍峨雄浑的夯土城堡。我拾阶而上,来到城堡山门,进山门后在城堡的右上方便是兑卦城垛,传说中伏羲就是在此处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创八卦的。

我边走边看,穿过午门后进入了伏羲庙,只见院内香烟缭绕,古柏苍翠欲滴,给人一种清幽之感。眼前出现了八棵古老的柏树,被称为八卦柏,据说是按照伏羲所画八卦的方位而种植。《史记·卦禅书》中曾有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期,秦穆公曾“设西畴祭祀青帝”,这里所说的西畴就是现在的卦台山,而青帝就是传说中的伏羲。不过卦台山的伏羲庙虽然小,但因地理位置的独特,这里的祭祀活动历年不断,非常旺盛。

那日,也是因为赶路,没有对卦台山以及山上的庙宇进行更为详尽的记录,只是走马观花一样匆匆看了一回。我想以后等闲暇之余,还会再赴卦台山。

在历史悠久的天水大地上,除了卦台山修建有伏羲庙之外,在秦州区还有一座更宏伟、建筑面积更大的伏羲庙,修建于明朝,占地面积达13000多平方米,是西北地区著名的古建筑群之一。据说当年因为在卦台山祭祀伏羲过于偏僻,最终祭祀的中心从卦台山迁移到了秦州区内的伏羲庙中。

我曾经在大学刚刚毕业时,在天水的一家单位工作过几个月时间,算是对天水比较熟悉的人了。多少年过去了,至今无论开车还是步行在天水市的任何一条道路上,都没有任何陌生感。那时,我只要有闲暇时间,总会约上好友一起去伏羲庙闲逛。距离市中心很近,伏羲庙坐落于秦州区伏羲路上,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令人震撼。

从西和县境内的伏羲崖,到三阳川的卦台山、秦州区的伏羲庙,这么多的遗迹庙宇,足以证明伏羲在国人的心目中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因为他的丰功伟绩,因为他的卓越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让人们称赞歌颂,一代又一代人都会怀着无比敬仰的心去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如今,沿着历史的脉络一路走来,多少年过去了,天水依然会每年都举行盛大的“太昊伏羲祭典”仪式。近年来,伏羲祭典又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变为国家公祭。每年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七日,一祭三日,一迎礼,二大典,三送礼。

根据相关文献,天水伏羲庙祭祀活动自明朝成化十九年(1483)开始,一直延续至今。各个历史时期在祭祀规格及内容上都有相对较大的差别,最兴盛的阶段主要集中在明代,由朝廷颁发祭文,采用太牢规格,一年两祭,一祭三日,隆重而神圣。时间到了清代后,朝廷简化了祭祀程序,仪礼被简略。到了民国时期,祭祀变得更加简略,由民间祭祀组织上元会主持祭祀。新中国成立后,逐渐恢复了清代的祭祀规格,祭祀日期改为正月十五日至正月十七日。

其实,不管在哪个时代,祭祀都是带有象征意味的,目的是让人们记住或怀念一个人在历史深处所创造的宏伟功绩。比如现在的“太昊伏羲祭典”在仪式开始后,先击鼓34下,象征着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共祭中华人文始祖;鸣钟9响,代表中华民族最高传统礼仪。2006年5月,“太昊伏羲祭典”已经被国家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岁月苍茫,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由伏羲所开创的中华文明,在华夏大地上已经成长为史诗般的存在,像根植于我们血脉中的基因,成为每个人不可分离的一部分。愿伏羲的思想和精神,像古老的大地一样辽阔,愿华夏永久繁荣昌盛。

作者 | 草川人

来源 | 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

编辑排版| 田彦龙 张雪梅

内容校对|孔贵平代明亮 高海

审核发布|秦炳峰

备注|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不加原创,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往期精彩回顾
原创MV《我画个甘肃给你看下》全球首发 带你领略如意甘肃
请收下这份甘肃贴秋膘吃肉指南!
【陇上行】梦幻扎尕那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四大瑞兽
2022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实践案例公布,甘肃2平台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