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中国味道,听历史小故事。
大多数的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的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我们身边还有很多有历史故事的美食,今天让我们来扒一扒。

油条


岳飞

《宋史》记载:南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秦桧一伙卖国贼,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南宋军民对此无不义愤填膺。当时在临安风波亭附近有两个卖早点的饮食摊贩,各自抓起面团,分别搓捏了形如秦桧和王氏的两个面人,绞在一起放入油锅里炸,并称之为“油炸桧”。一时,买吃早点的群众心领神会地喊起来:“吃油炸桧!吃油炸桧!”

涮羊肉


忽必烈

据说,700多年前,忽必烈在征途中,忽然想吃家乡的清炖羊肉。于是厨师马上杀羊剥皮,剔骨割肉忙起来。
就在这时,探马来报道:大队敌军离此不足十里了。饥饿的忽必烈,急着喊:快上羊肉来!快点,快点! 厨师看忽必烈急了,可一时也做不出清炖羊肉来,他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羊肉切成薄片,放进煮沸的水中,待肉一变颜色,便捞进碗里,加上一些简单的调料,端给了忽必烈。忽必烈连吃了好几大碗,一下子浑身都是力量,翻身上马,便率军迎敌去了,结果大获全胜。
在庆功宴上,忽必烈专门点了战前吃的羊肉片。

馄饨


盘古

道教认为,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馒头


诸葛亮

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饺子


张仲景

饺子起源于东汉时期,为东汉河南邓州人张仲景首创。当时饺子是药用,张仲景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冻疮。

年糕


伍子胥

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苏州是吴国的国都。那时诸侯称霸,战火连年。楚国大夫伍子胥,为报父仇投奔吴国,意欲借兵伐楚。吴王不同意,伍子胥便杀了吴王,率兵攻破了楚国京城郢都,另立新吴王即位,伍子胥也受封申地。
为了防止侵略,伍子胥带人修起了著名的阖闾城。城修好后,他对心腹说:我死后,如果国家遭难,人民受饥,可在城门下掘土数尺,自可找到食物。不久,伍子胥遭陷自杀身亡。越国乘机伐吴,战事连绵,申地饿殍遍野。
危难时,有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于是暗中拆城墙挖地,原来城基是用糯米制成的砖石,人们用它制成一种食物,度过了难关。这种食物就是后来所说的年糕。以后,人们在腊月里,用糯米制成年糕,来祭祀伍子胥,同时也取年年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酱酒

山八海

九山尊重源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