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肥胖是指因遗传、高热量饮食、高脂饮食、体力活动较少等因素导致的人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或脂肪分布异常,表现为体质量明显增加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黄帝内经》将肥胖分为“脂人”“膏人”“肉人”3种类型。《灵枢·卫气失常》曰:“腘肉坚,皮满者,肥;腘肉不坚,皮缓者,膏;皮肉不相离者,肉……是故膏人,重腹垂腴;肉者,上下容大;脂者,虽脂不能大者。”“膏人”是指脂肪集中在腹部的人,符合现代医学中“腹型肥胖”的范畴。

现将“八卦阵”针刺疗法治疗腹型肥胖的经验介绍如下。

1腹型肥胖的病因病机

现代医学普遍认为,遗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内分泌紊乱、饮食习惯和环境的改变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因素。中医认为,肥胖的发生主要有痰湿、气虚、阳虚三大原因。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型,每一型又分为5类,共25种不同的类型,书中记载:“土型之人其为人黄色,面圆,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而水型之人其为人黑色,面不平,人头,广胸,小肩,大腹,大手足。”可见土、水两型人易得腹型肥胖。

元·朱丹溪《丹溪治法心要》中首次提出“肥白人多痰湿”的观点。清·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湿从内生者,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若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者,其体属阴,若外感湿邪,不易化热,若内生之湿,多因茶汤生冷太过,必患寒湿之症。”可知,肥胖之人多有痰湿。

清·章虚谷在《医门棒喝》指出:“如体丰色白,皮嫩肌松,脉大而散,食啖虽多,每日痰涎,此阴盛阳虚之质。”《临证指南医案·呕吐门》指出:“凡论病,先论体质……大肌肤柔白属气虚,外似丰溢,里真大怯,盖阳虚之体,唯多痰多湿。”可知,肥人阳虚,寒湿内生,阳气不足化水,水湿内停,痰湿易生。

元·朱丹溪在《丹溪治法心要》中言:“肥白之人,沉困怠惰是气虚。”明·虞抟在《医学正传》中明确指出:“肥人大概是气虚挟痰。”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称肥盛之人实为肥盛气衰。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痰,故肥人多寒湿。

结合历代医家思想和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肥胖由气虚—阳虚—痰湿演变而来。患者嗜食肥甘厚腻,喜静少动,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减退,日久造成气虚,气虚则清阳不升,脾气运化水谷能力减退,脾失健运,脾阳不足,阳虚生内寒,痰湿膏脂积聚腹部,导致腹部发胖。

2“八卦阵”针刺疗法

根据腹型肥胖的病因病机,以局部选穴、辨证选穴、周围选穴为原则,创立了“八卦阵”针刺疗法。具体方法如下:在中脘、中极、大横(双侧)4个穴位基础上,以神阙穴为圆心,以4寸为半径,在腹部画圆,以中脘为正北方向,在圆周8个正中方向分别取8个穴位。因8个穴位以神阙穴为中心在腹部排列,且与对面相应的穴位都距离8寸,穴位依次连线后神似易经八卦阵,故命名“八卦阵”针刺疗法。“八卦阵”所选穴位主要属于募穴,通过提插捻转等手法刺激腹部皮下脂肪,再配以足三里、丰隆、血海、三阴交、合谷、太冲等远部穴位疏通任脉、脾经、胃经的经气,从而达到通经活络、祛湿化痰的作用。

3“八卦阵”选穴机制分析

3.1局部选穴

腹型肥胖患者的脂肪主要在腹部堆积,故选穴应以局部选穴为主。传统针灸学理论认为针灸任何腧穴,在局部和近部都能产生疏通经络之功,可治疗其所在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器官的病证。现代针灸学理论认为,当病变部位与所取腧穴处于相同或邻近神经节段时,针灸腧穴既可产生节段性效应,又可产生整体性效应,从而使两种效应叠加,此时产生的效应是最大的。由于腹部脂肪与主穴位于相同的位置,且处于相同或邻近的神经节段,所以针灸减肥疗效较好。

3.2辨证选穴

(1)祛除痰湿中脘属任脉、足阳明胃经募穴、八会穴的腑会。中极亦属任脉,为足太阳膀胱经募穴。大横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阴维脉之会。中脘和大横配伍能健脾化痰,中极能运化水湿,三穴合用既可健脾调胃,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又能助水湿、痰浊排出。足三里为胃经下合穴,能健脾和胃,除湿化痰,与丰隆配合治疗痰湿之证,可增强津液输布,分利水湿,祛痰化浊。三阴交能通调肝、脾、肾三经,使血脂恢复正常。血海调和气血。合谷、内关开四关。以上主穴、配穴合用,共奏补脾益胃、化湿除痰、通腑降脂的功效。

(2)调和气血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脾胃气虚,气机升降失调,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影响体内水液代谢平衡。《灵枢·刺节真邪论》曰:“用针之要,在于调气。”调理脾胃气机升降是针灸减肥的关键。任脉为阴脉之海,营血属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脾经、胃经、任脉穴位同用可调和气血。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血调和,患者体内阴阳达到动态平衡,体内多余痰湿、膏脂自然消除。

3.3周围选穴

周围选穴即围刺,是指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以达到提高治疗目的刺法,其来源于古代的扬刺。《灵枢·官针》载:“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五曰扬刺,扬刺者,正内一,傍内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可知扬刺是祛除体内寒湿的一种针刺手法。围刺法的特点是以病灶为中心,进行一层或多层包围式针刺,其刺法与扬刺相似。围刺法是在扬刺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一种现代针刺手法,主要适用于病灶较集中的病证,如腹型肥胖。围刺腹部能够刺激胃肠道蠕动,加快气血运行,促进脂肪、水液代谢,使身体内脂肪堆积减少。

4病案举隅

患者,男,32岁,2019年11月7日初诊。主诉:1年内体质量增加近10kg,腹部肥胖明显。患者因平素喜食肉类,喜喝碳酸饮料,经常加班、熬夜,常吃夜宵,少运动,睡眠不足,小便可,大便溏,每日2~3次。舌质红,苔白腻,有齿痕,脉滑数。

结合患者病史及症状,诊断为痰湿阻滞型肥胖,治以健脾和胃、燥湿化痰。

主穴:“八卦阵”八穴,以调理脾胃、化浊降脂;配穴: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三阴交,以健脾和胃、化痰祛湿。

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仰卧位,于“八卦阵”八穴行重插轻提补法1次,再重刺,同时采用TDP神灯照射(每日1次,每次30min),配穴均采用提插捻转法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法,留针30min,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针刺20次。配合均衡饮食和每日半小时慢跑运动。

针刺5次后,患者体质量减轻2kg,腹围减少3cm。针刺20次后,患者体质量减轻6kg,腹围减少8cm。之后停止针刺治疗。

5小结

研究表明,针灸可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大系统,调节多种活性物质和多种代谢途径,促进体内脂肪分解,提高基础代谢率,加快存积脂肪的消耗,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另外,有研究表明,针灸对肾功能和水盐代谢具有良性调节作用。针灸还可以调整内分泌功能,使神经、内分泌和物质代谢趋于正常,达到减肥效果。综上所述,针灸作为一种简便、绿色的减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同时结合均衡饮食、体育锻炼等方法,效果更好。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文章内容中若涉及配方针灸等技术,仅供参考,请勿随意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