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们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称为内家拳,如果再扩大点形意拳的母拳心意拳,少林心意把(河南人方言把拳叫做把)也算是内家拳,而四名内家拳,最早叫内家拳的拳,可惜发展的不怎么好,最后形意,太极,八卦掌成了内内家拳的代名词。孙禄堂在书中说,善养气者皆为内家。

下面谈谈形意,太极,八卦掌的共性:

  1. 三大内家拳,都重视松沉,有了松沉,筋骨强,感觉骨升肉降,可以很好的借助大地的反作用力,力由地借。三大内家拳都讲究整劲,听劲,松沉,气沉丹田,虚灵顶劲等一般要领,而且皆循后天返先天之理。

2. 太极,形意,八卦练的都是横竖兼顾的球劲,太极是皮球,形意是钢球,八卦掌是钢丝球。

3.形意,太极,八卦掌都吸收了道家的吐纳之法,又不同于五禽戏和八段锦等单纯养生的健身功,而是让道家的吐纳之法融合到发力,一气之起落,一气之开合,升降开合和呼吸,发力结合。练养合一。

其次,形意,太极拳,八卦掌的区别。形意拳截打,太极拳顺打,八卦掌闪打

形意拳之截打。夺机践位,踏中门,以瞬间整劲正面截住彼之欲发之劲,不先不后,使彼有其劲将发却被铁墙截回之感。形意拳,象形取意,从本质上提高人的生命力,人要有动物那样的鸡腿(金鸡独立之势),龙身(盘旋之意),虎抱头,熊膀(狗熊两膀,要有背阔肌,同时晃膀来摆脱擒拿等。)形意拳,从筋骨入手,开肩开胯,五行拳,十二形,提高功力,是功力拳,相对八卦掌的迂回的步子,形意更直,而八卦遇力则回或闪,太极则化。

太极拳之顺打。是在彼劲将动未动之瞬,我即接定彼劲,不丢不顶,听引彼之重心,顺其势而动,无论或进或退,我皆洽合之。只要彼略一失中,我即顺势打击之重心。太极是运用重心的艺术,通过听劲不断破坏对方重心,而不破对方听到重心,掤,始终让对方不舒服,或者让对方忙于调整自己重心而不暇顾其他。

八卦掌之闪打。是在彼之劲将发未发之时,我能预知彼之走劲,随彼之发力我即避其锋芒,并同时击其因发力所暴露之破绽。八卦掌以走为本,以动制静,(外动而内静),“易”,简单的说就是运动,变化,八卦掌在运动中寻求,制造对敌的有利战机,重视身法,步法(公转,自转)的变化,打的是运动战。

八卦掌是练步子,但是腰胯也很重要,腿法,步法是腰胯的延续。八卦掌招牌动作为单双换,变化于无形,其余掌式有形变化,虽其形像不同,其理则一。单换和双换,是两种手法,都是在搭手后,不同方位交换所搭的手,使对方被动。单换在换手后走到对方的外门,一只手控制对方半边身体,空出一只手进攻,双换使双手都交换搭手,并在换手中得式得手进行进攻。

虽然说是内家拳,但是也练外,只是侧重练内,最终都是内外兼修的。

只练内家,不练外家,容易把虎练成猫。只练外家,不练内家,容易把自己练成外强内干的纸老虎。

千招百式,不力不行。速度,力量是本钱。

内家拳重视内,但也重视外,在陈家沟有杨露禅练的石锁,孙禄堂教徒弟也重视跑步,踢腿,也让练力量,胸肌圆隆,两背肩胛骨向后要能夹住一支毛笔。八卦掌也有专门练习掌力的训练,否则穿掌怎么穿?掌似双刀,鸳鸯钺的硬度。那些不重视力量,速度,硬功夫的,只能手无缚鸡之力的是书生,跑几里地就喘的,真玩起来就受人欺负。一定要内外兼修。

考国术之真意,内外不可偏废。

关于这个论点,上面是一个作者,以太极,形意,八卦三大内家拳特色讲述了拳种的特点,同时也把这内外兼修的重要性表述出来了。但是不够生动,所以墨缘准了第二篇文章,这个文章作者用自己的学武经历把内家拳需要内外兼修体现非常现实。同时也是非常重要。

正文

不进行专门的阻抗训练,你通过套路练得的发力,空发的时候会让人感到虎虎生风,威风八面,一旦真的碰到有形的比如人体,至少有两件事情会发生:

第一件就是,你的力量贯不到你想击打的部位,第二就是因为你自己的骨骼的强度不够而让你你自己受伤。

下面我举两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

我从小跟随自己的父亲习练童子功,后来82年虽然参加工作停止了武功的习练,但是骨骼的强度还是比一般人强很多。到了1999年又有了闲时间想重新练习武功,就碰到了某个太极拳大师的传人。当时,我除了骨头比别人硬,身体上其他的武功感觉都丧失殆尽。同时,我也认为自己练的是荒郊僻壤的不入流的功夫,所以,就对来自全国高手的所有说法和功夫都言听计从。

当时对我影响很大的就有两句话:柔极生刚是第一句;武术所需要的东西都在太极拳架子里面,只要好好练就什么都有了。其他的全部都丢光。这是第二句

这两句话让我把自己原来练的东西都看的一钱不值。于是乎,开始学太极拳唯一掌门人所传的太极拳套路。每天至少三十遍直到2005年除去学拳定型过程的将近一年,整整诚心的练了五年,2004年我搬迁到四川德阳市,可以说是每天三练,成为专职太极拳架习练者,每天增加到了四十至五十遍。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所下的功夫,我所练的遍数,请问很多的业余太极拳习练者的需要多长时间来完成?毫不客气地说,当时我练太极拳所得到的那种感觉有很多人都没有过。

全身松沉到感觉寸步难行却同时又感觉极轻;胳膊稍有动意就感到再大的目标物比如一百米以外的楼房都有着被我的意念拿起来扔出去的感觉;丹田处不自觉的旋转……

可事实却是:我的胳膊和干体力活朋友相撞我痛得呲牙咧嘴,回到家里后皮肤发紫。我默默地自问,我的敛气入骨水平到哪里去了?我的内气怎么就没有保护我让我的胳膊和一个平常人碰了不发紫?

和别人推手我没有技术,只会乱摇乱晃表示自己有柔化能力。“拳打万遍不转自转”我很密集的打了好几万遍了,这个不转自转的本事怎么又不出来?

好的,很多人会说,那是你没有得到真传,我也可以说,为了武功,你能想到的我不但想到了,而且花时间更舍得花金钱去实行。在乌鲁木齐那些比我早练了十多年的身高体重比我强的为什么还是和我一样的?

我走西安,下河南,隐姓埋名到处找太极拳高人让他们们揍我,白天我挨揍,晚上我思索,我挨的这些揍那些是属于对方体力比我好,那些是属于对方技术比我好好,到广州的荔湾公园和王长安的接触我也是想挨揍去的。我想不通的就第二天再想办法挨揍。我请教太极拳大师,他们从内功角度给我解释。现在我已经不会再那么轻易相信了!然后转身就找练柔道和摔跤朋友玩,同样的招式他们在我身上玩的比那些太极拳大师更让我感到神妙。我请教他们时候,他们给我从技术角度解释。

为了练好太极拳,什么《老子》《周易》天干地支,五行六神我都用心专研,尤其是佛经,我通过小的时候跟随父亲所练的静功法门进行修炼。

见识,比较,思索,总结,筛选。检验。如此的循环往复。不断地提高。我知道了天下武功的共性的东西是不可回避的比如,速度,硬度,灵敏度。我也知道了很多武术流派的优缺点。通过这些年的坎坷,也让我更知道了太极拳理念在武术界至高无上!

第二个例子就是,我刚到成都市的浣花公园晚上教拳。有一个28岁的年轻人的弹抖劲空发的很有威力,我们在语言交流的时候我好心的给他说了一句,你把这个练法再用到比较柔软的目标物上习练才能真正有用。他说了一大堆内功内气之类的话。

鉴于他的厚道我就好心的让他打我的胸腹。

他一连好几拳打在我的身上,我就问他,你是不是感觉到力量发不出来?或者是不是你的手臂关节感到难受?你的胸是不是很闷?

他很佩服的对我说,你的内功真的很好,我就是胸闷。

我很实在的说,我有没有内功连我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你的胸闷是因为你一直的空练发力,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进行过真是震荡的训练,今天你感觉到我是个真实的人,你放心的发力,按照力的反作用原理,我承受的力量一样的你也承受,所以这些力量全部通过你的胸腔吸收消化,而你的胸腔以及五脏六腑没有经过训练,所以必然感到不适,还好,你的心地仁厚用的不是全力,所以,三五分钟也正常了。

我说,真正的内家拳练好了是力量是放到目标物,但是不会把自己反而后震。就像子弹达到了目标物的时候,而发射子弹的人已经感觉不到了。第二天他又单独的找到我,看他一片诚心,相貌也很正。我就简单的告诉了他的练法。

过了几天在公园里我们又见面了,他很诚心的让我检验一下他练得如何,在检验之前,他提出可不可以把自己的中指节突出。我想到他从没有过阻抗训练,指骨的轻度也不是太高,就答应了。

结果是我突然听到一声轻响。过了几天,我听到朋友说这个小伙子手上缠上了绷带。这就是内家拳发力和骨质必须强硬的实际例子。

古人说:内外兼修,一点不假,顺便在这里提一句,打过沙袋无论内家外家朋友们的拳我是不会死接的。

墨缘结束语:之前有看到过一句话,叫内家拳只讲打坐冥想,丹田等的都是骗子。这句话说得有点狠,但也不无道理,结合很多实践来说,如果打坐,站桩,练气就是内家拳话确实片面了,所以谈打法,谈实战就不能单纯的只练这些内功,不过内家是以内功为基础,为重心。筋骨的协调,速度,力量,是其一,还有筋骨的强度,硬度,也还有身法的灵活变换。而且还要有对抗实战的训练才能真正发挥出内家拳的力量。这是内家拳内外兼修的必要性。练拳和练气功还是两回事,当然现在大家要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百日筑基为求健康去病的就先好好内练内养,但为出功夫的话,就不能只是内练,还得有外练。这2篇文章,是分享给广大传统武术爱好者也是给我自己共勉的。

本平台已更新教学视频如下

杨氏太极拳85式 简化42太极拳

简化24式太极拳 陈氏老架二路炮捶

陈氏老架一路拳 陈式32摔法、擒拿

陈小旺大师养生桩功教学视频

点击下方公众号关注后,按提示回复数字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