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掌有“八法”,即“走、转、拧、翻、推、托、带、领”;也有称“八字”的,即“搬、拦、截、扣、推、托、治、领”。八卦掌之八法在运用时,首先重在一个“治”字。为什么首重一个“治”字呢?因为要战胜对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治住对方,就得走,就得转,就得拧,就得翻,就得搬,就得拦,就得截,就得扣,就得推,就得托,就得带,就得领,没有这些一连贯的方法与技巧,要想控制一个百十来斤的大活人,或者要想治住力量比自己大一些的人,那也是不太容易的事。

  在与对方交手时,只要对方一出手,首先重要的就是要把对方控制住,然后才能谈得上打击对方。如果在没有把对方控制住的情况下,就想攻击对方,或者想要把对方远远地抛扔出去,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时也是一种冒险行为。

  因为对方的中心和重心还没有被破坏掉,根基也没有被拔掉,还处于四平八稳的中正状态,就想打击或抛发对方,这个目的不容易达到。只知打人,不知人打,很难战胜对方,所以“先打顾法后打人”,才能“遍身是法”。

  这里所讲的“顾法”,绝不是单单只把自己顾住,不让对方打着就行了,那样的话,又会形成被动的防范,只有招架之功,没有了还手之力。这里所讲“顾法”的含义是:不但要顾住自己,同时还要将对方“顾”(治)住,不让对方得机、得势、得法、得力,要迫使对方丢掉中心和重心,有力使不上,有劲发不出来,完全处于一种既不得势,又不得劲的地步。当对方一旦丢掉了重心和中心时,哪怕只在一瞬间,也一定要把握住这个时机,绝不能再让对方复正了中心和重心,这样对方才能由自己任意摆布;如果这时再使用打法中的技巧去打击对方,距离达到打击对方的把握就有百分之八九十了;如果在抛发对方的那一瞬间,爆发劲力的时间、劲力使用得既得法、得机、得势、得时的话,那就是百分之百地可以将对方远远地抛扔出去了。

  那么如何才能把对方“治”住呢?就是上面所说的在“走”中“转”,在“转”中“拧”,在“拧”中“翻”,在“搬”中“拦”,在“拦”中“截”,在“截”中“扣”,在“扣”中“领”,在“领”中“托”,在“托”中“推”,就比较容易将对方控制。

  而且步要走,身要转,手要翻,劲要拧,身以滚而进,手以滚而入,离开了走、转、拧、翻,也就丢掉了阴阳的变化和相合,那是很难将对方治住的;离开了推、托、带、领,同样很难将对方失中失重。所以练习八卦掌时,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走”,有的人又把它叫做“盘根”。

  练习盘根时,既可以围绕着大圈转,也可以围绕小圈转,或者围绕着一棵树来转,步法要求“行如趟泥”,身法要求“头如顶灯”。行如趟泥,是为了让学者把功夫首先练到自己的腿上足上,把下肢锻炼得既灵活又敏捷,就像一棵大树一样,不但有粗壮的树干和树枝,而且更有庞大的根系,才能经得起任何暴风骤雨的吹打,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只有把下肢练出“真实”的功夫来,那才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灵”。

  在形意拳经中讲:“虚是精,实是灵。”无论练习哪一种拳,把功夫练到下肢,那就对了,如果只是练在了上肢,下盘是虚空的,说明还没有练对,如果与人动手,那就难免动辄跌倾。下盘没有功夫,就像是一棵大树无根一般,又岂能经得起暴风骤雨的袭击呢?或者说像墙上的芦苇,头重足轻根底浅,随风摇摆,是难以对付和战胜对方的。

  在现有的拳术中,无论是内家拳、外家拳,还是其它拳种,虽然练法不同,但在使用方面来讲,则是一样的,都是使用头、肩、肘、手、胯、膝、足来打击和战胜对方,只不过是在具体运用时的技法上有一些差别而已。具体到内家拳来讲,都大体相同,都十分重视气的运用和劲力的运用,同时还必须重视技法的运用。我们说“练拳”,实际上这个“拳”,就是一个“圈”,有了这个圈,即有了阴阳的分合,丢掉了这个圈,阴阳也就不复存在了。

“形意拳交流学习群”
请添加微信qinhanwangluo
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

进群请备注:进群

免责声明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本公众号仅作公益分享。

我们尊重原创,文章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与图片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删除处理。感恩原作者的辛勤创作与分享!文中介绍的功法,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练习。

请关注下方二维码

识别二维码关注